close

Bucharest, Romania 旅行;從 Aéroport de Paris Charles de Gaulle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C%E6%AC%A7

東歐[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歐洲全圖,包含東歐地區
 
  北歐
  東歐
  中歐
  西歐
  南歐
  東南歐
東歐地圖

東歐,多半是指白俄羅斯烏克蘭俄羅斯以東的歐洲,但缺乏明確的定義和邊界,一般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種劃分方法:

自然地理方面的東歐,是指較少受到大西洋地中海海流影響,接近烏拉爾山烏拉爾河伏爾加河窩瓦河)流域,實際上主要是指俄國哈薩克歐洲部分和其他獨立國協的歐洲成員國。

人文地理(主要指政治上)的東歐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或遭蘇聯併吞,或成為蘇聯的附庸國,政治上由共產黨執政,經濟上多採用計畫經濟體制的國家,這點與西歐相反。大多東歐國家以斯拉夫民族為主體,居民多信奉東正教,但共產黨時代,官方推行無神論

本條目再把東歐分為兩區:東歐和獨立國家國協[1][2]

地形[編輯]

東歐[編輯]

東歐摩爾多瓦街頭,濃厚東歐色彩
東歐地圖(1690年)

本區的地形大致可以喀爾巴阡山為分界,分成南北兩部分。

北部的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平原廣闊,為歐洲大平原的東段,地勢由南向北傾斜。第四季的大陸冰河在平原南部留下肥沃的冰河外洗黃土,也在平原的中北部地區堆積了成群的冰磧丘,使平原成波狀起伏。冰磧丘間的東西向窪地,自古以來即為東西向交通的必經之地。

東歐南部地形較為複雜,山地平原交錯,只有在匈牙利東部和羅馬尼亞南部,才可見到面積較大的匈牙利平原(西)、瓦拉幾亞平原(東),上覆肥沃的沖積土,為農業的重要地帶。高大的山地散布,對交通構成嚴重的阻礙,所幸山地間有多處通谷和隘口,可作為出入的門戶。本區是喀斯特地形的分布區。

國協[編輯]

東歐以東、烏拉山以西的歐俄部份,是一片遼闊且起伏平緩的古老陸塊,地層十分穩定堅實,全境多屬久經侵蝕的準平原,有主要位於俄羅斯境內,故稱俄羅斯平原。平原中部為瓦耳代丘陵,是河流的分水嶺

位於裏海黑海之間的高加索山,是歐亞的界山之一,山勢高大,地形崎嶇複雜,夾雜著高原、平原和低地。

氣候[編輯]

東歐[編輯]

受位置影響,過渡性質是本區氣候最主要的特徵。北部各國介於西歐和國協之間,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間的過渡性氣候,冬天酷寒,地面積雪自西部的數週,向東逐漸增加到俄羅斯邊境的兩個半月,雖冷於西歐,卻較俄境溫暖;夏季較西歐熱,卻又較俄羅斯涼爽許多。南部的前南斯拉夫各國、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位居巴爾幹半島北部,屬於地中海型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之間的過度性氣候。

東歐距離溫暖的北大西洋已遠,全區最冷月均溫皆在零度以下;夏季則因地處內陸,缺乏水氣調劑而顯炎熱,最暖月溫度自北向南見增,北部平原四國不足20℃,南部各國則多超過20℃。

歐俄大部分位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內,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溫暖,春秋季甚短,年溫差甚大,而且愈東愈明顯。夏季是主要雨季,水氣主要由西風自北大西洋帶入,年雨量約為500公釐,且由西向東遞減。

本區冬溫甚低,故河流冰封,雪橇通行,冬季[3]長達六個月至八個月。由於氣溫甚低,空氣中水氣含量稀少,故溼度甚低,空氣十分乾冷。夏季由於地處內陸,氣溫較西歐暖,受緯度影響顯著。沿海地區受海洋影響,夏季氣溫低於內陸,但差異不大,冬季亦沿海較暖。

冬季降雪區域廣泛,每年11月至翌年三月,時常落雪,北部泰卡(Taiga)針葉林區,冬雪最多,經常積雪二、三呎,春季雪融緩慢,融雪水滲入土中,可供植物吸收,對寒帶森林的發育裨益甚大。

南部和高加索地區因山脈阻擋俄羅斯酷寒氣流南下,氣候較暖,有助於旅遊業的發展。高加索地區由於緯度較低,氣候上已帶有濃厚副熱帶色彩。

民族[編輯]

  • 斯拉夫民族發源於今波蘭東南部維斯杜拉河上游一帶,於西元一世紀時開始向外遷徙,至六世紀時期居地已經遍布東歐以及俄羅斯地區。依居住地的不同,斯拉夫民族可分成東[4]、西[5]、南三支,其中東支主要分布於俄羅斯境內,分布在東歐各地者以西、南兩支為主。
  • 馬札兒人原為烏拉山西側的草原民族,於西元九世紀建立匈牙利王國。在向西遷徙的過程中,曾與斯拉夫人、西突厥人混居,移居匈牙利平原之後又受日耳曼文化的影響。
  • 阿爾巴尼亞人主要分布於今阿爾巴尼亞和塞爾維亞的科索沃省,由於十四世紀以後一直後到土耳其的統治,文化充滿東方色彩,宗教上也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
  • 羅馬尼亞人是東歐唯一的拉丁語民族,但跟大多數斯拉夫民族一樣,信奉東正教,他們是古羅馬人的後裔,因羅馬帝國曾在此建省並統治由留居東歐。

宗教[編輯]

東歐宗教多元,包括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大部分地區信仰東正教(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波蘭例外)。亨廷頓在他的文明衝突論中提出西歐與東歐的分別在於是否信仰東正教,因此希臘應算是東方國家。前南斯拉夫地區也有部分民族信奉伊斯蘭教。

經濟[編輯]

區盛產小麥、馬鈴薯、甜菜、向日葵,養畜業發達。共產制度瓦解(因蘇聯解體)後紛紛加入歐盟,以廉價勞工吸引各國企業設廠,這裡人口眾多,城市密布、交通網發達,分布有許多著名工業區,俄羅斯:莫斯科、烏拉山、庫斯內次(庫斯巴次,西部西伯利亞平原的東南方)、貝加爾湖工業區(貝加爾湖(L.Baykal)的西北方)。烏克蘭:前蘇聯最大軍火工業區頓內次工業區。

整體來說,該區的經濟情況自二戰前始終落後於西歐、北歐和南歐的西班牙義大利,只有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斯洛維尼亞的經濟情況較為富庶,但與第三世界國家相較,東歐國家的生活水平仍然算是不錯的。

政治[編輯]

國際組織[編輯]

事件和趨勢[編輯]

歷史[編輯]

注釋[編輯]

  1. ^ 以下內容,簡稱為國協。
  2. ^ 這裡指的獨立國家國協,是指曾經參加過國協的國家,包括俄羅斯歐洲部分、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以及高加索共和國。
  3. ^ 以月均溫小於10℃為準。
  4. ^ 主要為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等。
  5. ^ 、主要為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

參考資料[編輯]

  1. 龍騰文化世界文化地理篇(上)民93年
  2. 新世紀世界地理百科全書 貓頭鷹出版 城邦文化發行 民87年
  3. Yahoo!奇摩知識+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凱西隨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